中國主力抗生素產品國際市場形勢分析
-
核心提示:在未來幾年內,由于國內抗生素產量巨大,全球市場幾近飽和,主要抗生素類產品的價格除個別品種會有小幅調整外,絕大部分抗生素原料藥難有價格回升空間。但是,一些小品種如培南類的高端抗生素產品仍將有一定的增長空間和較高的利潤,值得國內藥企關注。
《中國醫藥原料藥國際市場形勢分析》(點擊查看)一文提到2013年我國原料藥行業增速進一步下滑,而抗生素在2013年的表現也大致相同。我們分析,在未來幾年內,由于國內抗生素產量巨大,全球市場幾近飽和,主要抗生素類產品的價格除個別品種會有小幅調整外,絕大部分抗生素原料藥難有價格回升空間。
一、我國主力抗生素產品出口形勢點評
2013年我國抗生素產量達12.12萬噸,出口3.43萬噸,出口值21.91億美元,占整體原料藥出口比重的9.53%,是我國原料藥出口規模最大的品種,在國際市場中占有70%份額。當前,我國抗生素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印度,印度是目前最大的7-ACA(頭孢菌素 主要原料)加工基地與出口國之一,而我國則在青霉素、四環素、土霉素、 慶大霉素、林可霉素(潔霉素)、鏈霉素、螺旋霉素等大宗發酵抗生素產品上占有優勢。
我們分析,在未來幾年內,由于國內抗生素產量巨大,全球市場幾近飽和,主要抗生素類產品的價格除個別品種會有小幅調整外,絕大部分抗生素原料藥難有價格回升空間。但是,一些小品種如培南類的高端抗生素產品仍將有一定的增長空間和較高的利潤,值得國內藥企關注。
二、我國主力抗生素主要類別產品出口形勢點評
(一) 青霉素類:阿莫西林、6APA
青霉素工業鹽是所有青霉素類抗生素和部分頭孢類抗生素共用的原料,在其下游的產品中,約50%被用作6-APA的原料,近30%用于出口,主要的出口國為印度。大部分的青霉素工業鹽生產廠家都擁有下游產業鏈。全球需求約6-7萬噸,而我國產能超過10萬噸,產能遠遠過剩,行業盈利情況不佳。近10年的多次價格戰以及印度的反傾銷事件后,我國青霉素工業鹽生產格局發生變化。石藥、聯邦制藥以及華星的生產線相繼投產或擴產,促使河南華星、石藥、華藥、哈藥和聯邦制藥成為行業 “五大家族”。目前,我國青霉素工業鹽行業集中度較高, “五大家族”生產的青霉素工業鹽不僅滿足自身的需求,還是我國青霉素工業鹽的出口大戶。其中石藥集團產能為18000 噸,居于行業的首位。
近兩年,青霉素工業鹽出口價格依舊低迷,迫于成本壓力,價格已沒有再降的空間,趨向平穩,2013年出口達8454噸,1.52億美元,同比增長10.04%,平均出口價格18美元/公斤。
(二) 頭孢菌類:7—ACA、7ADCA、GCLE、頭孢曲松
7-ACA:是頭孢菌素關鍵性中間體,已成為當今國際抗生素市場的主角。若按銷售額計,以頭孢菌素和青霉素為主的β-內酰胺類抗生素約占世界抗生素市場的70%。近10年來,頭孢菌素抗生素發展十分迅速,新品種曾層出不窮,如頭孢孟多、頭孢呋新鈉等,目前臨床常用的頭孢品種超過30個。頭孢菌素品種幾均為半合成產品,即利用發酵頭孢菌素C的裂解物7-ACA加化學側鏈縮合而成,故7-ACA是合成頭孢菌素的關鍵性中間體。目前,全球7-ACA的需求量為4000多噸,而我國國內的產能接近8000噸,行業產能過剩較為嚴重。其主要的生產企業有健康元、石藥集團、聯邦制藥等。其中健康元產能約1800噸,是市場的龍頭。
作為頭孢類抗生素的重要中間體GCLE,曾經得益于中國已擁有生產廉價青霉素G鉀鹽的優勢,以及GCLE下游藥物如頭孢克肟、頭孢丙烯、頭孢地尼、頭孢泊肟的仿制藥上市,一度拉動GCLE需求的快速增長,后經過競爭和產業淘汰之后,國內具備較高產能的僅剩菏澤睿鷹制藥、江蘇海慈生物、天津津康制藥等三家,2013年產能近1600噸,目前出口價格不到70美元/kg,90%主要銷往印度幾家生產頭孢克肟的廠家,如OrchidChemicals、AurobindoPharma等。
(三)氨基糖苷類:慶大霉素、硫酸鏈霉素
受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副作用因素影響,尤其是慶大霉素、鏈霉素等常用品種的致耳聾副作用,故自從上世紀70年代頭孢菌素和半合成青霉素為代表的β-內酰胺抗生素類藥物大量面市后,以慶大霉素和鏈霉素為代表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開始衰退。但是,近幾年,國外藥物研究人員已在實驗室里研制出多個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衍生物類新產品,但由于各種原因至今仍未上市,這些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衍生物新藥有望成為對付臨床耐藥菌甚至“超級細菌”的銳利武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新衍生物包括新霉素B(弗氏菌絲)、阿貝卡星、卡那霉素B(氨基去氧卡那霉素)、地貝霉素、赫格羅霉素、甲基紫蘇霉素和阿司米星等。這些氨基糖苷類新產品一旦投放市場,或有望成為抗感染新藥中的“新星”。因此,有理由認為,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在不遠的未來可能仍重新成為新的出口的主力抗生素品種,具有市場潛力。
(四)四環類:鹽酸四環素
繼美國FDA批準四環素衍生物用于治療由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獲得性社區肺炎之后,歐盟藥品委員會也已批準鹽酸四環素口服膠囊作為OTC藥物在各國藥房出售,該品種在2012年再度受到市場關注,鹽酸四環素出口價格一度由17美元持續恢復至接近22美元。由于2012年增量過快達到34.37%,2013年出口勢頭驟然減緩,全年共出口1427噸,占國內產量62%,出口額2906萬美元,同比增長僅3%,而出口價格小幅回落至20.36美元,寧夏啟元、華北制藥占出口份額的90%以上。
(五)林可霉素出口增速驟然下降
林可霉素是傳統半合成抗生素,可用于人用和獸用,還可用于生產克林霉素,近年來發展迅速,年均增長約10%,價格持續上漲。出口方面,在2009年至2012年的三年快速增長,出口量從958噸躍升至2012年的1963噸,2013年林可霉素出口增速驟然下降,出口總量2078噸,1.59億美元,出口價格依然堅挺,達到76.7美元/公斤。
目前林可霉素市場由行業前四家生產企業主導,其中河南南陽普康是全球龍頭,年產能2400噸,其次為天方藥業,年產能1300噸。蘇州第四制藥廠主要是為自產克林霉素供貨,現已被海翔藥業收購。
(六)大環內酯類:紅霉素、阿奇霉素
半合成紅霉素一度成為國際抗生素市場的新熱銷產品,并由此帶動了硫氰酸紅霉素(半合成紅霉素類產品的主要原料)的熱銷,我國因此成為世界最大的硫氰酸紅霉素原料藥生產國和出口國,年產量超過1萬噸。但是近幾年由于國際需求幾近飽和,出口價格處于下降通道,由兩年前的90美元跌至目前的70美元。此外,阿奇霉素原料藥惡性競爭加劇,上游原材料硫氰酸紅霉素價格上漲,導致現代制藥等相關企業利潤大幅下滑。
(七)培南類:
4-AA:培南類藥物共同的中間體,其下游培南類藥物是迄今開發的抗菌藥物中抗菌譜最廣、抗菌作用最強的一類抗生素,被稱為抗生素的最后一道防線,使抗感染藥物中非常重要的新生力量。 4-AA的合成難度非常大,一度被日本企業壟斷經營。海翔藥業解決了核心問題,將臭氧技術大規模產業化,在技術上擁有競爭力成為行業的后起之秀。目前,國內4-AA的生產企業除了海翔,主要有九州藥業和新東港,三家企業占據國內9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海翔去年的產量約400噸,九州藥業的產量約為60噸,新東港更少,可見海翔是行業的領導者。
我國培南下游原料藥產品包括美羅培南和亞胺培南西司他汀,2013年國內產量約60噸,50%出口,主要企業包括華海藥業、海翔藥業、深圳市海濱制藥和健康元藥業,其中華海藥業和海翔藥業占國內產量70%以上,80%出口到韓國、日本、印度等市場,出口價格在1500~2500美元/公斤。
三、抗生素國際市場難以出現拐點,向制劑一體化延伸才是出路
近兩年,在“限抗”政策的沖擊下,抗生素臨床用藥格局和產業發展態勢開始震蕩洗牌,隨著國內專項整治效果初顯,抗菌藥物臨床使用量已明顯下降,抗生素總體市場應聲而降。數據顯示,2010~2013年,綜合醫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從68%降至535.%,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從80DDD下降到39.2DDD,門診抗菌藥物處方比例從22%下降至14.8%,清潔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例從95%下降至24.2%。從化學制藥工業協會的統計信息來看,被大部分省份納入特殊類目錄的頭孢吡肟、頭孢匹胺、替卡西林鈉克拉維酸鉀粉針,2012年產量分別同比下滑8.37%、33.47%、53.85%。而性價比較優的非限制類和限制類抗生素反而呈產量上升的態勢,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粉針、頭孢呋辛鈉、硫瞇、西丁、唑肟注射劑,一代口服頭孢,以及大環內酯類口服抗生素羅紅素等近兩年累計增幅達到30%以上。
此外,2013年大宗抗生素青霉素類和頭孢中間體與原料藥還受到了環保不達標、質量問題以及低價競標等影響而出現限產和價格波動。目前,氨芐西林鈉、阿莫西林、派拉西林鈉、頭孢唑啉鈉、頭孢曲松鈉等基藥抗生素原料藥,以及氨芐西林鈉、頭孢唑啉鈉粉針產量估算都下降20%以上。
我國抗生素產業近年因受政策壓制、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表現長期低迷,導致出口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據統計,我國2013年抗生素市場對歐美等發達市場出口8.28億美元,增長1.94%,對新興市場出口14.92億美元,增長3.5%,但增幅明顯處于下降趨勢。因此,從國際市場來看,抗生素類藥物終端需求難以出現拐點,出口將長期處于下行通道。結合我國醫藥產期發展趨勢,我國的原料藥企業必須進行加快企業的盈利模式升級,沿著精細化工~大宗原料藥~特色原料藥~仿制藥~非專利藥~專利新藥的路線,從上游原料藥向下游制劑一體化延伸,提升產業的話語權,全面增強競爭力的提升。
- 上一篇:中國宣布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體基因 2014/8/13
- 下一篇:傳統中藥制劑過時了嗎?(二) 2014/8/13